幸福课堂源自生本教育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11年12月22日

幸福课堂源自生本教育

多少年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往他设计的路上走,课堂基本波澜不惊;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不准随意讲话,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激情,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教师觉得教得累,怎么讲有些学生也不懂;学生也学得累,老师讲了好多遍了,可就是搞不懂。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都没有幸福感可言。

经历了多年的痛苦,我们都在期待新的转变。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课堂学习也应该是幸福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课堂上。因而实施全新的课堂模式——幸福课堂,是令人欣喜而又期待的事。不仅要让学生幸福,还要让老师也幸福!什么样的课堂是幸福课堂呢?又该如何实施幸福课堂呢?

推行生本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生本教育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让学生感受自主探求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轻松发展的幸福。作为老师要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预习了,完全有可能比老师满堂灌的效果更好,教师更多的要把知识的讲授转化到启发和点拨上,如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掌握,课堂秩序如何调控,怎样运用课堂资源随机应变进行启发、点评或总结。

生本教育是指依托班级的学习小组,实现充分的课前预习与生成,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实现学生作主的课堂交流、展示,让学生感觉自主探究的幸福;实现课堂的及时检测、反馈,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感觉发展的幸福。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老师不讲让学生讲”,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暂时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老师应果断摒弃“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因此教师在课前的细心备课,课堂上适时提出要求,把握课堂节奏,及时点拨、随机应变和即兴发挥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担当课堂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小组合作和大屏幕展示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思考,主动担当责任的好习惯,形成“兵教兵”的积极、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幸福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求知的快乐。通过大屏幕展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生本教育,要实施高效而幸福的课堂,必须做好三个方面: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让学生充分想起来。当然还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老师对学生的规定不要太多,只要保证人身安全,即使搞点小动作也没什么关系,这样完全可以避免优生因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后,无事可做,爱搞小动作,经常受批评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虽然很好学,学习习惯也好,上进心也很强,但因消化不了所学知识而失去信心、上课无事可做的情况发生。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他的智慧引导到学习上去。通过“幸福课堂”,还他们空间和权利,在自由的空间里做着自己觉得幸福的事,就不可能做不好!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们寓爱于教,寓情于教,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的角色转变。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感受幸福,并慢慢成长;从苦学到乐学、会学、愿学的转变,真正实现所期待的“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教学景观。学生幸福了,教师也分享了幸福课堂的喜悦,何须愁学生成绩不能提高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