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城乡结合部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30日

加强新时期城乡结合部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庆市渝西中学 李应友

继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3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行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提升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准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但关系到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如何把德育落到实处,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呢?2002年起,我校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的一级子课题――“新时期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研究”(省市级)的二级子课题,研究主题是――“新时期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研究”,在我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研究,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过去德育弊端

我校地处重庆市郊,是城乡结合部,城市与农村学生交融,养成教育研究更具有复杂性。然而,在德育方法上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过去存在偏爱灌输道德知识倾向,“灌”即我说你听,照本宣科,不容分说,没有“商量”,抹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积极、鲜活的生命活力。道德的形成缺少行为体验、情感冲突和意志磨砺,德育脱离生活实际,脱离时代发展,致使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德育工作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我们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内学校德育研究的现状以及社会观念和思潮的更迭起伏,对青少年学生多方面的影响,确定了“新时期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研究”,探索继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对策,提高对中学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认识,探索加强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的方法、途径、策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道德行为养成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实在,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基本做法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引导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为重点,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主要形式,“服务育人,全员管理,量化考核,心育电子档案”成为我校德育引导的特色。加强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引导,方法和途径很多,我校开展校内引导的具体途径与做法有:

1、培育高素质的德育骨干队伍,是中学生德育行为引导的基础。

正人先正己,打铁还得铁锤硬,“改变德育观念”是先导。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是一个“活”的主体这一实际,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管、卡、压”的简单工作方法,而应该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对学生教育以引导为主,注重沟通,讲究教育方法,用温暖去感化学生,留住学生,激励学生,克服“看到学生就烦”的情绪,要处事公道,决策民主,多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交友、心理等,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此,

第一、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同学。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教职工的榜样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我校特别注重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有严格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考评体系;

第三、建立有严格的班主任培训体系,新老班主任结对子、考评制度,新入校教师必须实习一年班主任工作,德育处定期培训、考核,锻炼了大批后备班主任;

第四、革除过去“班主任由学校单一任命”的传统做法,采用“自愿应聘•考核聘用”相结合的班主任聘用方法,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建立层级有效的管理德育机构。德育引导要发挥巨大的力量,靠教师单打独斗还不够,要使德育引导形成合力,还必须建立健全德育体系网络。我校形成了独特的德育体系网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具体由分管德育副校长负责;德育机构为三级管理体制,由决策层(校长、书记、分管德育副校长)、执行层(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实施层(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保卫)、协作层(社区三结合领导小组、教职工全员管理)组成。学校还实行全员分层管理,不留育人空档。每天,班主任、德育处、值日教师、门卫、后勤、生活指导教师与学校行政值日协同作战,全员管理,把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使责任落实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有利于形成德育合力,收到满意的效果。

通过以上途径,炼就了我校高素质的德育骨干队伍,为学生德育行为引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是育人的载体,包括花草树木建筑等自然环境,专栏、文化墙、师生用语言等校园语言环境,人际关系等人文环境,它们对学生道德行为引导起着潜移默化的任用。“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空人,人人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学园”,发展良好个性和特长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为此,近年,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兴建了标准的学生公寓、重庆市一级学生食堂、科技楼,提高了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形体室、写生室、演播室的档次,完善了橱窗报栏、警示标牌、名人字画,培育了花卉树木。同时,通过“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室长”、“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队委)”、“文明教室(寝室)”、“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活动,青年党校、少年团校、通讯社、文学社、艺术团、学生乐队、摄影摄像组、书法绘画组等第二课堂,营造了良好德育引导氛围。还通过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形成良好周边环境,我校是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寝室育人不可或缺。我校87%以上的学生都是住读生,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在寝室渡过,所以寝室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寝室也是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的重要阵地。我校建立有严格的寝室管理制度,有生活教师24小时值班服务,从管理、行为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等多角度引导。

(2)、门岗育人。我校特别注重加强门岗管理,对学生的礼仪习惯、遵章守纪观念进行进一步引导。

3、活动育人:开展有益活动,增强德育引导的生动性。

德育引导有了正确的导向,还需要大量的有益的活动作为支撑,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知、情、意、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特别注重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协作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系列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寓德育于传统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艺术节、安全教育周,增强安全意识、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诚信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听英雄、模范、革命前辈、改革家的报告;寓德育于艺术节、运动会等文体艺活动,寓教于演讲、辩论、社会调查与实践之中。广泛而有益的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增强德育教育的丰富性,从而有效地克服德育的机械说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必将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4、制度约束是保障。我校总结多年德育引导实践,编精心编印了《重庆市渝西中学师生必读》,刊登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升降国旗、考试、学生奖惩、住宿用膳、出入校门、安全管理与安全责任书、阅览、公物保管等几十个规章制度,保证了德育引导规范有序。

5、强化德育阵地的育人功能。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升旗仪式、文明卫生监督岗、主题班队会、校报校刊、广播站,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利用敬老院等教育基地,学会敬老助人;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素质教育基地、军训等,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意识。利用重庆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制讲座等途径,增强法制观念。利用青年党校、少年团校激励学生上进。利用图书室、报纸杂志等开拓学生视野。利用劳动基地(公共地段、菜地、花园分班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热爱劳动成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引导学生做文明网络人,培养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假期学生社会实践、离校不离教活动,在体验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效感召下,内化了良好品德。

6、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水平,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设立了学生安全员制度并与学生签订有安全责任书、文明卫生监督岗、学生寝室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主管理、学习自主管理、学生参与评教评管、学生操行等级自我评定等,充分发挥学生及干部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锻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7、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增强德育引导领域和实效。针对社会和家庭、网络等不良因素影响的实际,我校“三结合”具体形式有:家长学校、社区德育引导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法制教育、成功与失败家教警示录等。特别一提的是,“家访”是一种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引导合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促进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形成合力,学生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显著提高,犯罪率一直保持为零,德育引导效果良好。

8、充实德育引导内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引导中独特作用。

在这方面,我校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体艺引导等角度入手,加强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情趣。举办了艺术节、文明杯班级篮球赛、乒乓球赛、世纪之声合唱团,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文化课,不仅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具有独特育人功能。我校要求所有文化课必须有德育、思维和心理培养目标,否则是不合格的课;政治课更是要发挥育人主渠道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引导有机结合,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9、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引导现代化水平。

时代的发展,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为此,我校德育处的德育管理和日常工作均建立有“德育工作电子档案”,对全校德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同时,每班班主任建立学生心育个体教育引导电子档案并纳入班级管理考核,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操行、个案跟踪情况、教师的施教措施、教育效果、回访结果等进行电子备档,学期末进行分析、总结、评价,为下阶段的教育提供依据,这样,既便于学校从全局上了解学生情况,便于学生信息的交流,又使德育管理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具体化。

学校承担有“新时期中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校内引导研究”、《中学生心育电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市、区级德育科研课题。还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有德育科研。

课题研究和心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对学生个体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提高了德育管理和引导的现代化水平。

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才能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的实效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