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幸福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王雪梅)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04日

生本课堂,幸福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王雪梅)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和拓展知识面。以学生为主体的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在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培养的现象,这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深度不够,浅层互动

在教学中,多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越细越好,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着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机械的练习。

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是表象,学习效果并不好,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相当于控制---服从模式中,没有突破。

(二)目标不明,缺乏引导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缺乏方向性,效果适得其反。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

(三)形式单一,少情少行

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苏荷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二、改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那么要如何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快!感受学习过程中的幸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感受:

(一)立足于学生的需要

课堂教学要强调知识的传授,但更要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应有的培养。教师关注学生精神的构建和人格的完善,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渴望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引导和启发学生满足正当的知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意识、有差别的生命个体,由于遗传、家庭背景、社区环境、人个主观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学习方式、学习的兴趣、爱好、潜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差异是客观存的,也是普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而是以整齐划一取代分层次。以学生都是“第一名”的标准要求存在差异的学生们,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如果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我们教师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学习,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的能力。在课堂中渗透理想、道德、审美教育,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内心世界始终充满积极的内容。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明辨是非,增强环保意识、受到良好德育、美育和性情的陶冶。每堂课坚持下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从而为才智正确发挥提供保证。

为此,我改进教学方式,除了传授知识,还让学生尝试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魅力,锻炼理解和反应等能力,游戏中失败的一方要为大家准备下节课的10分钟才能表演。

比如: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A、先看角色故事,体会人物和熟悉内容,即兴表演。B、表演对话,要求要语音准确,富有语感,体现人物的角色。C、可适当增加内容或删减内容,发挥写作才能。D、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本课内容,小组合作改编对话表演或创作表演。(合作伙伴自定)

2.制作PPT,介绍自然风光、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等等;既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等才能,又能拓宽学生视野。

才能表演之前,老师充当指导者,课代表负责节目审查。像这样寓教于乐,把舞台交给学生展示,教师成为感受者、聆听者、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关注到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觉学习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所需要的。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并且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挑战自我,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学生由最初PPT展示,到后来的朗诵、歌曲、相声故事,一次次的发挥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同样带给老师和同学的也是鼓励和感动。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要从差异出发,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和生活是不分彼此的,当两者相融时,便是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知识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多留意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喜欢的引入到课堂,设计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关键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成败。教材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的大部分直接来源于教材。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课前应认真备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恰当取舍教材,灵活的教学生学知识和培育学生。

比如:

(1)充当信息源。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信息或知识,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探究获得新知。

(2)充当媒介体。及时架设探究知识的桥梁,融合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观点、不同理解,并从中发现或提炼出智慧的火花。

(3) 教学节奏的调控者。教学中,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并对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控,使整堂课的探究活动具有比较合理的时间分布,从而使学习活动详略得当,并营造出乐学氛围。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哲理。虚心与学生一起学习,相互促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得到升华。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

2.扩大空间和容量,设计问题

(1)通过设置“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新的道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2)通过设置关键问题,掌控好课堂节奏,把握好“导”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通过谈论、查资料、交流、教师补充讲解等多种渠道,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总之,我应该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培训、交流、沟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每堂课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锻炼能力和培养好的习惯。要以学生为本,指导学生求知和做人。

“教书育人”,四字好写,内涵丰富,行动起来,却是那么的艰难;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相信课改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跨越,建构起真正属于学生的幸福课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