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十二届教研月学习资料之一: 杜郎口中学经验篇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28日

笫十二届教研月学习资料之一: 杜郎口中学经验篇

笫十二届教研月学习资料之一:

杜郎口中学经验篇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介绍

一、教改背景

杜口中学以前是连续多年的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开始的两年校长和校委一班人分析学校的具体问题时发现:1、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厌学思想严重,导致因成绩差而引发的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教师重视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唱主角,忽视学生的合作交流。2、教师一刀切,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切都是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必须怎么做,不准出现异样,课堂是教师的一统天下。重视智力培养,忽视全面发展。3、师道尊严,学生是被驯服的绵羊,不允许学生超出教师。教学过程一潭死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遏制。4、教学效果低下。学生获得的是部分、残缺不全、零碎、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知识,片面的、只言片语的,没有脱离开应试的樊篱,有的专家说:当走出学校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那么学生被动接受下的获得,当离开学校,所剩几何呢?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谈不上创造、去更新,有些初中毕业生几乎是半文盲。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教育有开发人与窒息人的双重功能。老师是园丁培育花朵,老师也可能是刽子手,掐掉花蕾“嫩芽”。

二、课堂评价标准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杜郎口中学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4、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2000年8月在各班中悬挂大幅字板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量。讨论热烈,辨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02年9月对课堂的要求:1、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3、不集体、集中背答案,做练习题。4、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5、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6、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2004年8月对课堂结构要求是: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2、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3、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4、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5、串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6、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

2005年3月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学生的天真、纯洁、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对未来的渴望,那种纯真,既有知识的创意,又有真情实感的写照。

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掘取人的生命之源,课堂就是研究人。

三、多层面开展课堂技能传帮带

①领导班子上观摩课。②学科骨干教师上公开课。③普通教师上达标课。④较弱教师上过关课。⑤各学科上调度课。⑥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艺术验收,评课堂艺术特等奖3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0名。⑦普通教师每周听课3节以上。⑧班主任每周听5节以上。⑨领导班子每周听7节以上。为保障全体教师尽早课堂达标,我们实行了一谈二警三停措施。一谈: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二警: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进修课堂技能,听课、学教改理论、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四、“10 35”教学模式

老师在一节课45分钟内,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活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有一个质的变化,课堂中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评价。

五、“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省教科所把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总结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教师备大纲、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弱势群体、人本、社会等。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歌曲、相声、舞蹈、快书、小品、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习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教学展现的六步骤为: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反馈: 由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弱生绝处缝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只为优秀学生着想的教育是悲哀的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调查

(新华社济南讯)在一些人眼里,中国教育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只要高考制度不改,人们就不敢放弃行之有效的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学生们在学海中就只能以苦作舟。但是,偏居鲁西北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却用七八年的探索,找到一条既能满足升学率,又能使学习变成愉悦学生身心的过程的新途径。

沉闷课堂让学生“活受罪”

据了解,1997年前,杜郎口中学在全县23所初中中连续10年排名在后三名,考上高中的人数一直为个位数,而且主要靠复读生。看到农家子弟连个高中都考不上,当地群众对杜郎口中学非常不满。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学成绩太差,二是学生辍学率太高。有一个班,初一时有70名学生,到初三中考前只剩下11人了,其中转学的只有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辍学回家了。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意在学校“活受罪”。

崔其升说,学生厌学是导致教学成绩不好、辍学率高的直接原因。1998年暑假过后,作为一校之长的崔其升开始进入课堂寻找学生厌学的症结,他发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独霸讲台,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口干舌燥,非常卖力,但许多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走神、搞小动作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激不起学习兴趣,每班有一半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一个初中毕业生,如果考不上高中,基本上就像是处于半文盲状态。一些学生家长告诉崔其升校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

没有讲台的教室,教师不讲课的课堂,学生或站、或坐、或不停走动的课堂纪律······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其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两栋教学楼,任何一个教室里都没有讲台。茌平县原教育局副局长谢金国告诉记者,两栋教学楼是近来才启用的,在建设的时候就没有设计讲台。为配合教学改革,杜郎口中学作出了许多限制性规定:“不准教师站讲台”、“不准教师板书”是其中的两条,他们还相应地推广了“10 35”课堂教学模式,即:一堂课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要交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讲解问题。崔其升解释说,拆除讲台,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其反映的却是教学理念的转轨。他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

传统教室里,课桌是纵横排列的,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安排到前排,学习差的往往会被安排到无人关注的角落。但是在杜郎口中学,记者看到的课桌却如一个个小方阵,6或8张小课桌一拼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优、中、差结合。预习新课时,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需要展示时,小组会选出各自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和解题的思路。2002年8月,为了便于同学合作,把时空还给学生,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杜郎口中学把全校24个班级全部改成了小组对桌的排列方式,学生由面向前方变成了互相对坐。开始,有人对其必要性提出质疑,认为“太做作”,但崔其升认为,这种排列形式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所必需的。课堂重组,对部分教师心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带来了冲击。地理课教师张代英说:“我感觉,桌子一变,把老师的尊严、地位削弱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从1999年起,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崔其升说:“课堂评价标准,是落实先进教学理念的‘牛鼻子’,有了这样的导向,教师才敢解放学生。”

既收获眼前更收获长远

杜郎口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前前后后已有七八年时间,其成效已初步显现出来。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钊在考察杜郎口中学之后评价说:“凭我终身从事教育的经验判断,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不仅农村中学可以学,城市中学也可以借鉴;小学可以学,高中也可以借鉴。”

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上课不感觉累了,厌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教育专家形象地描述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就像一处“教育超市”,学生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学习,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不见了,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研究、争论和精彩展示。初一(1)班学生高荣说:“在杜郎口中学,我们不像小学时那样死记硬背了,在这里,我们不追求滚瓜烂熟,只求理解领悟,学习的过程轻松了,学习也有了乐趣。”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杜希福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据谢金国介绍,由于教学改革大大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到目前已处于全县初级中学的前列。去年中考,全校报考重点高中茌平一中的268名学生有267名被录取。

崔其升说:“学习成绩排倒数第一名的学生家长也在做着孩子成才的梦,如果我们的教育只为优秀的学生着想,那是教育的悲哀。不管他们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杜郎口镇东街村村民庞成生的女儿庞丽丽在杜郎口中学读初二,以前,女儿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就像见到老师一样害怕,连个招呼也不打,现在,她经常和当电工的父亲讨论物理问题,征求父母对自己为人处事方面的意见。说起女儿,庞成生很自豪:“看孩子这样子,将来不管她干什么,肯定叫我们当爹妈的放心。”谢金国说,茌平一中的老师告诉他,从杜郎口中学招去的学生,思维开放,平等意识强,敢给老师提意见。这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感慨地说:“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关键是你给不给他机会。杜郎口中学的孩子都很阳光,除了衣服是农村的,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许多素质和大城市里的孩子没有差别。”

2006年10月16—17日,鹤壁五中组织50余名教师到全国名校----山东省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学习其教改成功经验。

听课中发现,在杜朗口中学的课堂上,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自然会好起来,教师已不是主角,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达思,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教学模式也较为独特,总结为“三三六”,即:“三个特点、三个课型、六个步骤”。

三个特点:大容量,立体式、快节奏,课堂内容多,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相立体的教学网络,课上节奏快,课下学生预习。

三个课型:依次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环环相扣,逐步巩固加深,轻而易举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六个步骤:即展示课的顺序:①预习交流,提出目标②口头分配任务③分组合作、完成任务④展现提升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试。

在六个步骤中的亮点就是第4步展现提升。让学生对已讨论的组内问题进行自我阐述,既加深了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时间有限不可能都能有机会,不过接着在反馈课上,让那些稍差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机会。按要求,回来后,50名教师均写了1500字以上的学习考察心得体会。学校要求教师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借鉴杜朗口中学的经验,逐步先塑造人的品格,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五中特色,铸造巨大的成功。

来自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的报告

第一次走进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教室,记者着实吃了一惊:课桌分六组集中排列,学生对面而坐;教室的四周全是黑板,也没有讲台,使人分不清哪儿是前哪儿是后……

上课了,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引导便引来学生热烈的讨论,有时是小组内讨论,有时是全班人都参与;发言者真是随便,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有时呼啦站起来十好几个,谁的嗓门大,谁就算争取到了发言权;老师在同学间走来走去,时不时地提个问题,出个难题,引来的又是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当有人到黑板上演算或讲解题目时,教室里就更热闹了,站着的,跪在凳子上的,坐到课桌上的,跑到前面蹲着的,坐在地上的,形形色色,花样迭出;进入个人练习环节,四周的黑板便派上了用场,黑板不够用了,一些学生干脆蹲在地上写写画画……

不论何时,只要你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充斥你的耳鼓,撞击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灵的,一定是这样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让人激动的场面。

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

2005年11月12日,“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20多个教学班同时开放,整整一个下午,600多名会议代表穿梭在不同的教室之间,他们无不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课堂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朗诵,或讲解;小组展示,不拘一格,个人展示,独具特色,画图、粘贴、勾勒、证明,排列、组合、演示、实验、即兴表演或演讲应有尽有;说学逗唱,摸爬滚打,“十八般武艺”竞相辉映,只要你有潜力,有欲望,无所不能,尽情发挥。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在深入课堂听课后,激动地蹲在地上和学生交流。淄博张店七中的一位叫冯晓铃的女教师被杜郎口中学敢于挑战传统的精神所感动,参观学习过程中,悄悄的为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捐款百元。

教育界专家称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是“农村教育的一场革命”。

与会代表将其总结为“国际视野,本土行动”。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有了一个大的突破。

会后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来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者已达24000多人次,有时候一天就有700多人。

要深入了解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必须从校长崔其升说起。

一句气话,催生一项改革

1997年4月,时任杜郎口镇联合校业务副校长的崔其升,被县教育局调到杜郎口中学任校长。

杜郎口中学地处茌平县最东端,半步之遥就是德州市齐河县。当时的情景可概括为:班子不思进取,教师人心涣散,学生厌学严重,家长怨声载道。许多学生纷纷离乡转学,甚至本校教职工的子女都要到别的学校就读。有一次,省市县三级领导冒雨检查指导工作,到了学校,淋在雨中的十几个人,还要到处去找校长。有关领导几次下决心要撤并这所濒临绝境的学校。

听说崔其升要接这块“烫手的山芋”,最了解学校情况,一直在学校担任政治教师的妻子高俊英,一改过去温和恭顺的脾气,火苗子腾地窜了起来,斩钉截铁,坚决不答应丈夫接手这件事。她知道,这个烂摊子不好收拾,丈夫又是个直性子,火暴脾气,看到不顺眼的歪歪事就好爆发,容易得罪人,弄不好,万一栽了跟头,怎么收场?为此,师范学校同班同学恋爱结婚的两口子,头一回红脸吵架,闹得不可开交,还摔了盆子砸了碗。

但是,土生土长的崔其升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苦口婆心地劝妻子说:“咱们都是教师,又都在自己的家门口工作,教不好孩子,咱不唱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的高调,就连生养自己的父老乡亲也对不住,良心上有愧啊!过去,没有机会干校长,咱还能装聋作哑,现在,领导上信任咱,同志们也热切期待,咱自己再打退堂鼓,就是愧对良心,愧对亲情。地误一茬,人误一代。这样的时候,咱有力不出,能做不做,就是对乡亲、对孩子、对社会的犯罪!”一席入情入理的话语,说得妻子哑口无言。

然而,妻子还是为他揪着心。前几年,由于工作压力太大,30多岁的崔其升便患上了糖尿病,每天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降低血糖,时至今日,病情仍然不稳定。

怀着一腔热忱,崔其升开始了他的创新旅程。

转眼一年过去了。1998年8月,新学期开始,雄心勃勃的崔其升感到了莫大的压力:经过一年的拼搏,学校管理初步走上了正轧,可是在课堂教学上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那些天,他吃饭不香,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为什么”“怎么办”。终于,他想明白了:“穷则思变!”既然学校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与其像过去一样坐以待毙,不如来个彻底的变革。老路子不行,必须另辟蹊径。可是路在哪儿呢?

学校的现状就是这样,办学条件简陋,除了拥有基本够用的平房校舍外,内部设施几乎没有一样现代化的东西,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更无从谈起,能称其为电器的只有照明的灯具。师资队伍更是参差不齐,由于位置偏僻,已经很多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现有的教师年龄老化,学历结构复杂,上课方法陈旧。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

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课后还和学生交谈。也许是校长的诚意打动了学生,他们对他无话不谈,有的还语出惊人:“老师讲的课,还没我们自己讲得好呢!要他们干什么?”

就是学生的这句气话,使崔其升茅塞顿开:是啊,既然新教师来不了,老教师走不了,远水不解近渴,何不就按学生的想法试一试?

心里没底的他,先将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了妻子,让她帮着参谋参谋。一听这话,妻子吓了一大跳,大声斥责他说:“开什么玩笑,你这不是拿孩子们的前途命运闹着玩吗?如果学生自己能教自己,还要老师干什么!趁早收起你的心,不要玩那些花花样,还是实打实地干点事。”干什么事都爱较劲的他,关键时刻,又使出了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倔脾气。他想: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过去有的私塾先生学问浅,怕上课滥竽充数露了馅,就叫学生代替自己讲课,结果,看不出破绽的孩子们,学得还很好。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说不定效果会很好。

他开始悄悄物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这样做毕竟带有很大的冒险性,不要说老师不愿当试验者,学生也肯定不愿当这个试验品。但是,不彻底搞个大动作,出路又在哪里呢?带着这种朴素而又急切的想法,经过翻来覆去的筛选,人选终于找到了,就让教学成绩最差的那位老师先下水。

这件事情想着容易,做起来难。既不能给老师和盘托出想法,怕伤了他们的自尊,还要让老师明白自己的意图,更要顾及到社会影响,这毕竟是学校,牵扯千家万户,涉及孩子们的前途命运。为了暗中帮助这位老师,完成好这个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的大事,他经常以深入课堂听课的名义给这个老师当助手,节骨眼上,他就用商量的口吻对这个教师说:“先让学生自己讲讲怎样?看他们预习得好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初试有成,崔其升不免心中窃喜。

于是,实验进入第二个环节,一场教学革命的风暴在这里悄然兴起。

搬走讲桌,舞台还给学生

回忆起当初全面开放课堂的情形,老师们无不感慨万千。

刚开始,首先在学校领导班子内部酝酿此事。为了统一思想认识,班子会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不管校长讲什么样的道理,大家就是不表态,他们想:我们跟着你干工作,不求有功,但决不能有过,不能背千古骂名,误人子弟,做历史的罪人。

别人不能推行自己的主张,崔其升就让自己的妻子率先实践。对这种课堂改革,虽然妻子心里也是一百个反对,但是,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面孔,瞅着他真心实意为改变学校面貌操心费力的那股子韧劲,在选择的天平上,她还是偏向了丈夫,不再以自己是全市最早的教学能手而据理坚持。在有些前途未卜的事情面前,往往占上风的都是浓浓的情字。

在她的影响下,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也慢慢开始融冰。为了改革稳妥,不起大的波澜,崔其升决定缓步前进,分层实施。在杜郎口中学,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兼课,他们带头上示范课,然后,选取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上公开课,最后,全体教师上达标课。

刚开始,他们大胆提出“0 45”的目标要求,即:课堂上,把时间全部还给学生,提倡老师少讲或者不讲。为了全面推行这种做法,学校甚至采取了强制措施,发现有人超时讲课,不但进行经济处罚,还要给予停课两周的处理。有个思想转弯较慢的数学老师,直到连续两次被罚停课,才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他们的教学改革也随之补充、完善、提高。“0 45”也变成了“10 35”。

再后来,他们的这种做法发展成为现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措施有了,怎么落实,用什么做保障?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机制,超常规发展。关键时刻,学校明确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教师,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怎样动起来?怎样活起来?这的确是一个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事情。

“那时候,我们不敢明着顶,就暗地里抗。”现在的教学骨干、当时反对呼声最高的数学教师徐利,提起话题,依然滔滔不绝。“老师不讲,学生能会吗?”徐利老师几次找校长理论。找校长不行,心急火燎的他,就走夫人路线,关切地对高俊英老师说:“你可要给校长把好舵,别让校长逞一时之能,犯终生错误,收不了场,到时候哭都没地方。”

“什么‘0 45’,纯粹胡闹,我们教了半辈子书,没听说过这样大胆的事。”听到校长在全校教学工作会上公开提出这样的要求,校园里立刻开了锅。那段时间,县教育局、聊城市教育局还有新闻单位几乎每周都要收到反映崔其升问题的群众来信。

“真是自己错了吗?”看到自己这么不得人心,遭到这么多人反对,崔其升开始也有点动摇。可是,一想到不改革学校就不能发展,不创新学校就没有前途,不坚持就会前功尽弃,重蹈过去的覆辙,他的心又硬了起来。他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

为了“剥夺”教师对课堂的主宰,崔其升砸掉了所有教室的讲台,搬走了所有的讲桌,改变了千百年来学生面对先生的课桌摆放形式,实行桌对桌,面对面,让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学校还明文规定,如果发现课堂上谁给学生多讲,就算违规,考核中给予减分处理。即使这样,有些心怀疑虑的教师,还是偷偷地给学生讲解。为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学校甚至采取了“株连制”,发现一名教师违规教学,班主任、年级主任、学科组都要受考核减分的处罚,这样,才慢慢纠正了老师满堂灌而效果甚微的现象。感受到课堂改革阳光雨露的学生,长舒一口气,慨叹说:“我们再不是背书的机器、被填的鸭子了。”

和崔其升吵得最凶,现在尝到甜头最大的本家姊妹、英语老师崔淑君感触最深。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讲课,为了能长时间占领讲台,崔淑君老师不止一次地找到校长哭闹,焦急地说:“别的学科不讲、少讲,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其他辅助资料弥补。英语学科不讲能会吗?”原来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的英语教师朱伟利,更是牢骚满腹地议论说:“本来俺的教学成绩就差,这样做更没有出头之日,谁教英语算是倒霉透顶了。”

为了让普通教师坚定课堂创新的信心,崔其升要求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都必须兼任一门课程,并且和老师同样进行业务考核,每周还要上一节示范课、公开课,不要条条框框,不要形式主义,要的是课堂效果,要的是把舞台还给学生,把发挥的空间留给教师。他们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形式是否活泼、学生互动是否强烈作为课堂评价的标准。崔其升说,我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信、勇敢有为、敢于创新、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人。

随着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杜朗口中学的创新课堂开始渐入佳境……

正是这种被好多人挖苦为“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奥妙和乐趣。

请看那一堂堂激动人心的教学场面吧。

一堂常被称作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在这里却上成了情趣昂然的情形剧。随着老师引导点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情绪一步步被调动起来,他们可以用快板、小品、讲笑话等形式表述,也可以临时自编自导课堂剧。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争抢着表述自己的意见。一道数学题,学生居然说出了11种解法。试想,如果不是采取这种无拘无束的开放性教学方法,单凭老师一个人,绝不会想出11种解题方法。

过去的历史课,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拼命地记,结果,学生真正的收获却很少。现在,放开课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思考,在收获课本知识的同时,学生还收获了许多视野之外的东西。比如,有一次,历史老师在讲到有关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一个学生就大胆反驳教师,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说:“这件事并不是坏事,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它可以激励我们提高警惕,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如果不是开放课堂,学生听到的可能只是老师的一种声音。

地理课是老师们认为最不好讲的,可是,他们通过预习交流、展示反馈,课堂变得十分活跃有趣。通过课前查阅大量资料,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以外,还了解了许多当地的风俗民情、人文景观、生存环境,环保力度等。

再看这节语文课吧,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同学居然采取奏乐、伴舞的形式表演朗读,这样,不但增加了效果,活跃了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是具备这样的开放课堂,绝对是不会允许的。这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融入的却是音乐、舞蹈、表演等综合内容,培养的是学生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就连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总结,他们也不要求学生一种模式,无论用诗歌,还是用演唱,还是引经据典,只要能完整表达意思,老师都许可。在这里的课堂上,完全没有了传统意义的教学过程。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出的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在杜郎口中学,所有的课都是这么生动有趣,每一个课堂都立体式开放。学生的名言是: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目前,他们日接待外地参观学习者数百人,每一个学生的出色表现都令他们瞠目。连尼日利亚的外籍教师来学校听课时,孩子们都敢主动和他用英语交流,这位黑人教师惊喜地竖起拇指,一个劲地“ok,ok”。

引领点拨,教学正本清源

课堂开放了,学生开放了,教师怎么办?放!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气魄和做法。

无论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全部由教师自己视情况处理,学校只掌握统一的教学进度,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在这里,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都可以大胆地尝试。在每周的“教师业务论坛”上,老师们人人发言,交流上课心得和体会,相互弥补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探讨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写出详细的论坛报告,交给学校保留存档。现在,他们又提倡教师每天写拓展日记,及时发现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吗?还需要教师备课吗?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很轻松。其实,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需要教师备课,而且需要备课更充分,掌握的资料更丰富。因为,每班几十名同学,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不但不能很好地点拨、指导学生,关键时候可能还会成为学生的“俘虏”。

语文教师徐立峰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讲鲁迅的《故乡》时,学生不仅掌握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有的同学还查到了两副哀悼鲁迅的挽联“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学生向老师发问有关的问题,未曾见到过这样内容的老师,被问得措手不及。数学老师刘桂喜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事。一次,上数学展示课,黑板上,一个学生的解题方法,老师不但没想到,而且,刚开始还理解不了。于是,她就虚心地对学生说:“老师没想到这种方法,也没理解,请你再讲一遍好吗?”直到学生又重复讲了一遍,老师才彻底明白。

在所有的学科中,英语被公认为是农村中学中最薄弱的学科。不用老师讲解,英语怎么学?开放的课堂,不是老师不讲,而是提倡老师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便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有一句学生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在“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上,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竟然用英语和省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高洪德即兴交流起来,尽管学生的问题还很肤浅,发音也不是十分的标准,但是,这毕竟是一群生活在闭塞偏僻的农村角落的孩子,面对数百名来自全省不同地方的与会代表,发出的令人惊喜的信号。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大都市优越环境中的孩子,面对如此场面,表现又会怎么样呢?

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沉浸陶醉于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何海燕老师在讲《天下父母心》一文时,由于情感过分投入,学生们被感动得泣不成声。成果的课堂,就是做到学以致用,要有精品意识,要求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做成果记录,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

开放的课堂放飞着学生的理想,老师们也同样伴随着开放在成长。看看他们“教师业务论坛”所讨论的题目,你就会感受到老师们的收获:“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我的工作态度与质量关”“谈预习”“有感于学生评教”“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我对上过的一堂课的回顾与反思”……

天高地阔,鸟儿自由飞翔

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崔其升说,挖掘的是孩子的潜力,培养的是勇气,张扬的是个性,奠定的是信心。

刘晓晓是初二年级的一名女生。去年10月,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钊率领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省教育学院、聊城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领导专家来杜郎口中学调研。下课铃响过,已经走出教室的马钊,突然被从后面赶上来的刘晓晓叫住,“老师,我采访您一下好吗?”刘晓晓的这个大胆举动,不仅使马钊一愣,其他的听课者也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

刘晓晓告诉记者:“其实,我原来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不愿和家长交流,也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只愿意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自从升入初中,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不但性格开朗了,好抢着回答问题了,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由过去的下游到保持在了班内前一二名,还最愿意和别人交流。那天向领导提出要采访,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看着他很亲切,很有风度,所以愿意和他多交流。”

有个叫刘英的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她养成了怪异、孤僻的性格。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在这种开放教学模式的熏陶感染下,她的性格和学习成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非常爱说话了,还特别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对班里的事情特别关心,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编外班长”。

李楠是个有残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会有自卑感或被同学歧视,但是,在这个学校根本不存在这一点,据他的任课老师讲,每次展示课上,他抢答的次数最多。

在去年升入茌平一中高中的前100名学生中,杜郎口中学输送的学生就占了21名,有的学生由于已经不适应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找到校长提意见,要求学校改革教学方法。

语文课上,读了《我的思念是圆的》一文,商洪云、商宁宁同学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母爱》:

十月怀胎,是您生育了我/苦口婆心,是您养育了我/您是温柔的/温柔得如一泓春水/滋润儿女的心田/您是美丽的,美丽如一块磐石/雷击不垮,雨打不烂/您是善良的,善良如纯洁的安琪儿/与人为善是您对我谆谆的教诲/是您/轻吟摇篮曲/满足地看着我进入梦乡/是您/精选大量书本满足我求知的欲望/是您/耐心对我讲生命的真谛/教我摆平人生天平上的砝码/在您的节日里,请接受孩子最炽热的爱意/它不是鲜花/却同样发出麝兰般的馥郁

我们不能刻求这些稚嫩的声音多么完美,但是,他们折射出的却是心灵深处的声音。如果不是开放的课堂,不是开放的校园,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吗?

高俊英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课堂上批评错了一位同学,课下发现自己错了以后,主动找到这个学生,并在课堂上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公开承认错误,感动得所有学生都热泪盈盈。

老师的言传身教,同样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课堂上,学生不但回答正确的答案,有的同学还抢着回答自己为什么错了,提醒同学们今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

这样的教育环境,这样的育人氛围,不正是创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音符吗?

如今,人们都在追求愉快教育、快乐学习,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园,你一定会有很深的体会,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渲染出他们的办学宗旨: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在很多学校中,墙上张贴的都是名人名言,在这里,却是配有每个学生自己照片的心里话,每个学生都是校园的主人,每名学生都是学校的名人。师生相互尊重,学生相互激励,平等友爱。

当人们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慨叹时,当人们为我们的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无奈时,杜郎口中学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答案!

结 束 语

开放的教学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这个曾连续10年考核全县倒数的学校,自2002年始,每年综合考评都在前3名,教学成绩直线上升。为了鼓励校长崔其升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最近,聊城市教育局做出决定,特别授予他“水城名校长”荣誉称号。并专门下发文件,在全市8县市区推广他们的教改经验。

如今,杜郎口中学的硬件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平展的校园、高耸的楼群、恢弘的学校报告厅、气派的学生餐厅……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崔其升语)。

县委书记侯军、县长任晓旺几次率领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学校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学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聊城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董金刚在学校建设最关键的时刻,每隔十几天就到学校检查指导一次,每次都提出细致的意见和方案。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总投资360万元,新建教学楼3座,总面积3993平方米。

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用8年的时间探索出开放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课堂创新怎么搞的疑难问题,为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改革开启了新思路。

开放是他们的办学理念,开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石,开放成为杜郎口中学建设者泼墨未来的大手笔。

在杜郎口中学,我们看到了农村孩子们的希望,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希望!

全国名校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启示

10年前,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农村初中,而且在县里20多所初中里排名连年倒数,甚至县领导都几乎要撤掉这所学校。而2002年,教育局对全县23所初中进行综合考核,杜郎口中学的排名由1998年以前的连续10年倒数第一第二上升到第10位。以后,学校每年的综合考评都在前3名。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而带来这种变化的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这种教学的变化给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启发之一:教育教学只有认真研究和思考,才能带来深刻的变革 杜郎口中学的校长崔其升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有一次他听到学生的言论:“老师讲的课,还没我们自己讲得好呢!要他们干什么?”这给了他深刻的思考,经过翻来覆去地筛选,崔其升决定让当时教学成绩最差的一位老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没有把自己的考虑对这位老师和盘托出,怕伤了老师的自尊,只是说希望这位老师对课堂教学作一些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此后,崔其升经常跟班听这位老师的课,与其商讨教学技巧。节骨眼上,他就用商量的口吻说:“先让学生自己讲讲怎样,看他们预习的好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个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这位老师第一次领到了教学进步奖。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少教师遇到问题总是不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什么学生上课不认真、学生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不想学习、学生懒惰、学生……是不是学生天生的不爱学习?学生不受学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于没有经过思考的研究,所以我们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 同样,没有思考的能力源于没有新的知识的充实,我们发现,现在的教师购买教育理论的书籍几乎为零,他们经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从来不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他们手中拥有的也仅仅是几本教学参考书或者学科练习册。由于没有理论的支撑,所以他们遇到问题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解决,不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原因,而是变本加厉更压迫学生。 再看看现在的高中教学,一个很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我们的教师的命题的能力是很低的,他们所使用的练习基本上来源于现在的练习,将别人的东西照抄照搬过来,也不考虑本班学生的情况,也不考虑自己教学的情况,随便撕一张就发给学生做,学生做差了,还责备学生。命题没有思考和研究,不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状况,没有教学的目标和检测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缺乏学习和研究的表现。

启发之二: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但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许是我们思考得最少的地方。杜郎口中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是从课堂开始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课堂情况:3月3日下午,初一(1)班,历史课,隋唐文化,反馈课。上课伊始,部分学生拥到黑板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上方,然后将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一一写上。在当地,这叫“爬黑板”。没有“爬黑板”的学生在座位上自己读书,有个别学生蹲着在教室地板上书写。学生写完,老师开始提问,学生的回答普遍非常流利,声音都很响亮。特别是那些女生,说话的嗓门似乎个个都很大。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学生很有自信,没有羞涩。或者说,学生们在课上已经能够做到对听课老师视而不见,尽管听课老师可能就在他的身边。历史老师抽背完学生,开始将教材中的问题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派出成员将题写在黑板上,经过一番讨论,再将答案也写在黑板上。有些学生趁同学“爬黑板”之际整理预习笔记,被老师严肃制止。题和答案都写在黑板上了,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先由一位同学大声读题及答案,然后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赞同,有补充,也有表示不同意见。教师话不多,只是适时点拨一下,一节课就结束了。

这样的课堂,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是充分放权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只是一种引导和指导,而没有将教材的内容从头到尾地讲解一遍,同样,也没有重点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将问题分派到各个学习小组,由各个学习小组来完成学习的任务,教师的作用是一种监督作用,课前的引领作用。 我想这样的课堂结构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自由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不必正禁危坐,不必害怕教师的批评,由于课堂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所以学生学习紧张的心理被消除了,他们的学习也就更具有主动性,同时,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由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完成,而同学的交流比教师的讲解更具有亲和力,这样,学习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和随和。由于有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学生学习的效率是高的,课堂的学习效益也是很高的。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前提是教师在课前的研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将学习的自主权给学生。

启示之三:政策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措施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现在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讲到课结束,如果要改变教育教学的模式就会遭到绝大多数教师的反对。一种新的模式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行政的措施,而这些措施的贯彻更需要一定的经济的杠杆的撬动。

我们来看看杜郎口中学是怎样推行新的教学模式的:一开始,校长要求全体教师一个星期谁也不能讲课,不能板书,就站在讲台上,任学生自己发挥,遭到了教师们的普遍反对。有人讥笑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课堂乱了,学生反了,到处都是黑板了,老师也不管了,教学质量危险了”。为了统一思想和认识,崔其升召集学校领导班子开会,会一开就是几个小时。后来,学校采取了强制手段推行新模式。“我们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课的措施,老师一次上课不达标,要找他谈话,挖缺点,指方向,找措施。接下来是警告,再不行就停课。”崔其升介绍说。如果发现有老师超时讲课,不但进行经济处罚,还要给予停课两周的处理,考核中给予减分处理。即使这样,有些心怀疑虑的教师,还是偷偷给学生讲解。为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学校甚至采取了“株连制”,发现一名教师违规教学,班主任、年级主任、学科组都要受考核减分的处罚。另外,最近,聊城市已经决定全市学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如果校长抵制,“不换思想就换人”。

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推广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具人文性,但是,就象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受到旧事物的一样,新事物的发展肯定是曲折的,但是我们面对反对和不同的声音,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那肯定是不行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不少现象并不是不能抓好,而是措施的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比如关于教育的乱收费的问题,我们见过几位乱收费的校长们下课了?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又听说过有几位校长的位置下移了?

如果中国的教育不来点真格的,可能我们的理论将永远处于理想的状态,可能我们的教育的问题将会变得更多.

(渝西中学敖科室编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