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之四: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摘)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12日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摘)

布鲁纳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观点。

关于教学任务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教学论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为它将决定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他说:“我们也足可以把追求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追求优异成绩这个说法指的是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是,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他强调,教学既要探求向优秀学生挑战的计划,同时也不要“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教师的任务除了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使学生在结束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后能够独立地向前迈进。

布鲁纳指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

他指出:“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于它可能带来的兴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们服务。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容易。”

关于教学过程: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演式再现表象阶段或动作表象阶段,也称“前运算阶段”,年龄在一至五六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依靠动作对付外部世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行动调节主要依赖于直观。第二阶段是肖像再现表象阶段或形象表象阶段,又称“具体运算阶段”,五六岁至10岁左右。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借助经验的意向解决问题,开始产生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支持,其心理运算还处于低级阶段。第三阶段是象征式再现表象或符号表象阶段,又叫“形式运算阶段”,10岁到十四五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能力对某些具体观念加以形式化的或公式化的表达,但其心理运算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知识的贫乏束缚住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知识范围,提高知识水平,将十分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关于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要掌握一门学科,不但要掌握其基本结构,还要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因为要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取决于合理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必须把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提倡在学习学科基本结构时广泛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要求人类探究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人是作为一个主体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的,不论是认识一个式样,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人主动地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使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状态,而应该是假设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布鲁纳认为,“发现”的目的在于创造新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发现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他认为,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学习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步骤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程序一般为:选定一个或几个问题→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发现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但这种训练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使学生整理和改造;二是保留着结论和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利用某些原理让学生寻找出问题的新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布鲁纳认为,教师运用发现法要根据3个要素进行指导,一是应使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遇到问题时,要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研究问题;二是要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和组织信息,使解决问题的路线和范围缩小,增加解决问题的“限定度”和“明确度”;三是解决问题要有耐心和探求。

此外,要使发现法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动机一般是以条件反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利用赏罚等外部动机刺激、引诱儿童的方法,其效果有限,也不能保持长久。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要使学生形成内在动机,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本身上来,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做好,要使教学过程积极化。教师要使教的东西值得学生学,并且善于利用社会上提供的外来刺激(教育机会的扩大、升学率的提高等),使学生更多地卷入教学过程;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引导学生发明创造的行动,要努力把想要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变成学生自己思维的对象。

评价:

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强调发展学生智力,重视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成为结论和规律的发现者;论述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可能性,以及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但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学科结构理论指导下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布鲁纳本人在1971年发表的《教育过程再探》中,也公开承认改革的失败。当然,改革的失败无疑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布鲁纳教育理论自身的缺陷,同样是导致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