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预防基本知识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09年10月08日

甲型H1N1流感预防基本知识

一、简介

1.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流感病毒不同于以往的H1N1病毒,其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目前,甲型H1N1流感已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2.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5.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可出现呕吐、腹泻。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1.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天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2.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学校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学生聚集,是易感人群密集的场所;没有免疫能力,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个人卫生习惯参差不齐;环境卫生不佳,开窗通风换气和日常消毒工作没有持续落实。一旦有病毒侵入,必将引起暴发流行!!

四、防控措施和要求

1.政策依据

2009年6月22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2009年8月14日,教育部、卫生部再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

2.学校职责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3.措施要求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院、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一旦发生疫情,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都必须密切配合,按照预案和技术方案,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9)学校举措。学校要把有关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作为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学生积极配合学校防控措施落实。要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密切关注缺课学生情况。要建立健全信息及时通报和措施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与社会媒体及家长的风险沟通工作。

上一篇: 卫生健康板报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