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小镇里,中学老师的大情怀——记重庆市渝西中学老师育人点滴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16年03月09日

重庆晨报:小镇里,中学老师的大情怀——记重庆市渝西中学老师育人点滴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重庆晨报 http://epaper.cqcb.com/html/2015-04/28/node_42.htm

九龙坡区西边的小镇西彭,有一所远近知名的市级重点中学——重庆市渝西中学。风雨兼程70载,文化底蕴悠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辉煌,孕育桃李满天下,在这荣誉与光荣的背后,靠的是渝西中学老师们辛勤耕耘和默默坚守。

这里有教龄长达近40年的“永哥”,也有年富力强个性鲜明的80后“曹大师”“教授”;这里有关爱学生如己出的“谭妈妈”,也有上课风趣幽默的董老师、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的慕老师......三尺讲台,他们是师者,也是学生的朋友,他们用爱、用心、用情、用创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

来,我们去听听这群平凡老师的故事。

曹恒 80后年轻“大师”领军科技名师工作室

渝西中学作为九龙坡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科技教育。截止2014年底,已成功举办“科技节”12届。选送作品获国家专利1件、国家级奖8件、市级奖15件、区级奖85件。

前不久,从刚刚落幕的第30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又传来喜讯,渝西中学选送的作品中,2件获一等奖、1件获三等奖,是获奖等级最高和数量最多的学校之一。

这其中,由曹恒老师指导的“西彭空气粉尘中铝含量的调查研究”和“绿原酸的提取分析及初加工方法的研究”分别获得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曹恒,一个典型的运动型80后,初见他时,一身运动装,黝黑的皮肤,总是面带微笑。作为科技名师工作室的领军人,学生们都称他“师傅”,也常被其他老师称为“大师”,但他总是谦虚的说,“不要乱喊‘大师’,我只是带着学生们做点喜欢的事情。”

从教9年的曹恒,进入渝西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在学校,一有空我就喜欢的泡在实验室。”曹恒说,刚开始自己做些实验,后来觉得带着学生,引导学生去做,更有意思。

“我们的有些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许略逊一筹,但孩子们的创造力、探知欲都是一样的。科技创新大赛,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曹恒说,例如这次获得一等奖的调查研究,就是孩子们根据时下受市民最为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再结合西彭当地的实际进行 调研、实验,老师给予引导,孩子们出成绩就顺理成章了。

除此之外,爱好武术的曹恒还是学校国术队的训练指导老师。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他指导的学生已经在市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市级武术比赛奖8次、区级奖7次;培养的两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均被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录取,两位学生取得国家武术段位,三位学生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张晓雨 爱思考爱动手 教具都由自己做

而另外一个一等奖获得者,来自生物老师张晓雨。他发明的“神经冲动的传递交互教学演示仪”获创新大赛教师教具制作市一等奖第一名,第一个受邀上台接受奖杯。

从教已经13年的张晓雨,从事生物教学,“生物课不好上,枯燥,知识点也很抽象。”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张晓雨说,如何激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多方尝试,创新教法后,张晓雨觉得自己做一些道具,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便于学生直观的了解知识点。“例如这次参赛的教具就是其中一个。神经冲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我运用电脑板、红外线将传递过程演示出来,学生看到了,这个知识点也很容易懂了。”张晓雨说。

不仅这个教具,他此前用旧的球形灯罩、烂布条、滑轮等物件,设计制作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演示”教具,也获得了全市二等奖。目前,这些道具已成为生物老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必备的教具。

“他做的道具很好用,学生看了就知道怎么回事。”张老师的同事,区生物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张伟说,他的教具做得很用心,上课方便了,使用起来也方便。

谭小羽 学生们都叫她“谭妈妈”

“谭妈妈”这是渝西中学高2016级9班学生对谭小羽老师的称呼。从教3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30年,受过她照顾的孩子不计其数。采访时,她总是告诉笔者,“我没什么好说的,都是些平常事儿。”

在她心中平常的事儿,但在学生心中却并不平常。张恒(化名),是谭小羽现在班上的一个女生。在这个女生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加上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常常就剩张恒一个人在家。

一天下午,张恒因肚子疼,请假回家休息。晚饭后,谭小羽还是有些担心,便来到张恒家中,这个孩子一个人痛苦地蜷缩在被子里,还没有吃饭。见状,谭小羽给张恒吃了药。随后,谭小羽便下楼买了些菜,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虽然肚子还有些疼,但这顿饭,感觉很暖心。”张恒说,谭妈妈不仅仅是对我如此,对每个学生一样。不少住校的同学,周末常常成为她家的客人,和她的家人一起过周末。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爱,作为孩子的母亲,身边的学生就是她的孩子。这就是谭小羽。

慕泽刚 教书应该是“授以鱼不如授以渔”

在渝西中学,有这样一位的老师,说他默默无闻,没有人反对,因为他一贯低调,做事从不张扬;说他是名人,也没有人反对,因为他在全国各类期刊上发表教辅论文4000余篇,在业内小有名气。

从教23年,被老师们冠以“学术派”老师的慕泽刚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九龙坡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我从来都觉得,教会学生做一道题,不如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慕泽刚说,他给学生布置作业,不仅仅要完成习题,还要求学生总结这道题目的做法,思路。

吴国栋是渝西中学高2001级3班,慕泽刚曾带过的一个学生。“我才开始接手时,这孩子能考到不错的分数,但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其原因就是做题不太得法。”慕泽刚说,随后,他向吴国栋提出要求,学会做题总结,总结一类题的做法,懂得举一反三。在这样的习惯培养下,吴国栋的成绩也稳步提升,最终拿下九龙坡区高考理科状元。

作为教师,他传授知识于学生,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形成文字,发表出来,与大家共享。从2002年开始,他先后在《数学教学通讯》、《数学专页》等30余家国家级或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辅论文4000余篇,曾被多家报刊评为“优秀作者”。

董林 “秦始皇骑摩托”让学生笑翻课堂

“不--错--”上课时间,渝西中学一教室里,传来一声抑扬顿挫的肯定声,随后伴随着一串笑声。

对!这就是渝西中学以上课幽默、诙谐出名的董林老师。在董林老师上的一堂政治经济学的课上,董老师主要讲了消费者、消费方式等知识点。这堂课上,董老师风趣幽默的风格贯穿始终。

讲台上,董林老师采用重庆话、普通话、英语,三语教学,讲到高潮时候,他还会即兴发挥,唱上两句。在讲到消费者、与消费对象时,董老师眉毛突然来回挑了几下,并拉着长音说道“这就好比,秦始皇骑摩托不可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此时,董老师幽幽解释,“‘秦始皇’是购买者,‘骑’是消费方式,‘摩托车’是购买对象。秦朝是没有摩托车的,所以这个消费方式是不成立的――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40分钟很快过去了。

“当然,语言上诙谐点、肢体语言夸张点,学生听着才有劲儿。”董老师补充说,为了带给学生们一个轻松的上课环境,他平时广泛关注各种知识。

教育观察>

王永明 数学老师“逆袭”教书法 不是专业胜是专业

渝西中学,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喜欢。这其中,每周一、周三下午开展的书法社,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参加这个社团的学生说,选择这个社团,除了个人爱好,他们就是冲着该社团书法指导“永哥”而来。

初见王永明,头发向后梳得整整齐齐,衣着打扮非常得体。从教已38年的王老师,前33年,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最近5年,由于身体原因,才“改行”当起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师,和书法社团书法指导老师。

虽说王老师教书法是半路出家,但毛笔字在当地却小有名气。“我不是专业的书法老师,只是爱好,略有研究。”王永明谦虚地说,他从小就爱好书法,从小学到高中,天天练字,从未间断。现在教孩子们书法,继续和书法打交道,也算是圆了自己的梦。

“美,会让人觉得舒畅,我们要懂得欣赏美。书法之美也是如此。”昨天下午的书法社课上,王老师正讲书法之美,顺延还讲着化妆之美、装修之美。他举例说,美是多种多样的,注重美、关注美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永哥”,脸小,就得把头发往后梳,这样才能掩盖缺点嘛。

“‘永哥’常常谦虚的说自己非专业人士,但我们觉得他就是专业水准。他的课,上着舒服,他常说自己不是专业的,无论书法课,还是美术鉴赏课。他都不是简单的书本就书本。”学生说,他的课堂上讲鉴赏、讲书法,还讲房屋装修,讲穿着、讲化妆,很实用,大家都特爱听他讲。

廖小康 对话美国签证官、教育家谈“中国梦”

“西裤、衬衣、马甲”这是渝西中学英语老师廖小康略带英伦风的穿着风格。这位穿着时尚的,被学生称为“教授”的80后老师,不仅是市教科院、教材出版社讲师,九龙坡区英语骨干教师,也是学校各档文艺表演、社团活动等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老师。

2013年,廖小康参加由国家汉办组织的赴美中文志愿者选拨,在激烈的竞争中,他先后经过了4轮筛选,入围最后的名单。“这次经历是难忘的。”廖小康说,面对美国大使馆签证官、美国教育专家,他畅谈中国梦,谈中美教育差别,展示了中国教师的风采;特别是现场模拟教学环节,其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成熟稳重的课堂把握,得到了现场美国教育专家的肯定。

他是英语教师,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他倡导民主管理。“老师上课迟到、老师犯错,同学生一样惩罚。”廖小康说,这样的管理,利于与学生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名言,在重庆渝西中学老、中、青三代老师们的身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教师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基石。这次,围绕仅代表学校冰山一角的这7位老师,以及学生采访,我们感受到,渝西中学藏龙卧虎,老师们各有千秋,有的敢于探索创新、有的敢于突破自我、有的细致入微......但他们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让人觉得温暖、幸福,这是教育的福气、是学生的福气。

渝西中学的老师说,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坚守。相信,渝西中学的老师将在教育的路上,继续潜心耕耘,默默奉献;他们将用根植于生命骨子里的这种“大情怀”照亮每个学生的人生之路,把爱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间,飘香弥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