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沿革

信息来源:渝西中学 阅读数: 发表时间:2015年05月15日

风雨兼程七十载 凯歌高奏谱新篇

学 校 沿 革

1945—2019

重庆市渝西中学,始名“益智中学”,“益智”源于清人童叶庚的《益智图》书名,取其“增益智慧”之意。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陶家、铜罐、元明、西彭四乡的有识之士呼吁建立中学。发起人有傅宴如、傅文龙、周孟卓、慕身心(傅宴如学生)等。

首址西彭乡元通寺(现西彭镇一中校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即1945年秋),巴县私立益智中学创立,实行董事会管理模式。当时的董事会由四乡推荐十余人组成,董事有傅宴如、傅文龙、周孟卓、慕身心等,首任董事长傅宴如。办学经费一是靠四乡筹集,二是收取的学杂费。首任校长刘选举,教导主任方长茂,总务主任吴月初。当年只招收了一个初中班(秋季班,即第一班)。1946年春又招了一个班(即第二班)。

一九四六年秋,由于教室有限且校址不适中等原因,学校搬迁到三王殿附近的张家祠堂(今西彭镇二小),又招了一个秋季班(即第三班)。

1947年10月,刘选举校长、方长茂主任辞职离校,由西彭乡傅宴如兼任校长,杨鸣皋任副校长(在校主持工作)。1949年秋,杨鸣皋出走,傅宴如谢病。董事会决定马良弼任校长,张道琨任教导主任,孟恢绪任总务主任。

解放后,由农民协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生会组成“三联会”筹集学校经费,四乡农民协会支持办学。为了学校发展壮大,1951年春,学校从张家祠堂搬迁到铜罐驿乡陡石塔村原“明诚中学”校址(天主教堂)。同年秋,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重庆市巴县益智中学”, 办学经费由政府拨款,当时学生仅有几十人。是年,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校长马良弼因“假党员”“恶霸地主”“将马家院的果树交给学校”等问题被处理,由甘永年老师出任代理校长。1953年春,四川省教育厅规范学校,将学校改名为“四川省巴县中学”, 任命吴文海为校长。1953年秋,省教育厅决定在巴县首办高中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巴县第一中学”(此后长期简称“巴一中”)。1984年,巴县的完中都以所在地的地名命名,故更名为“四川省巴县铜罐驿中学”。为了消除危房隐患,彻底改善办学条件,1990年8月搬迁到西彭镇永安路6号,更名为“四川省巴县西彭中学”。1995年,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西彭镇改隶九龙坡区,学校更名为“重庆市渝西中学”。

七十年沧海桑田,七十年栉风沐雨。学校虽数易其名,历尽艰辛,然办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却一脉相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辟了学校广阔的发展空间;“严谨治学,勤奋笃学”,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七十年来,学校已组织500个教学班,向社会输送25000余名学生。他们之中,有的成了卓有成就的高、中级干部,有的成了科研骨干,有的成了专家、企业家,有的成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在工、农、兵、学、商、政、党等各个岗位上,已经或正在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这既是他们个人的骄傲,也是母校的光荣。

“巴一中”是一所极富凝聚力的学校,师生在校时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离校后相互支持,眷恋母校。近年来,在历届校友和部分老师的倡导和努力下,先后成立了重庆市渝西中学(巴一中)重庆地区校友会、成都地区校友会、昆明地区校友会。重庆地区校友会还成立了城区分会、铜罐分会、西彭白市分会、渔洞分会等作为民间的联络机构,在校庆成功举办、互通信息、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学校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01年加入重庆市联招学校行列,同年九龙坡区政府授牌为九龙坡区重点中学。2003年九龙坡区实施教育“三名工程”,把学校列为重点打造学校。通过征地、租地,学校校园面积达到了240余亩,设施设备进一步配齐完备,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已达40多个班,2500余人,育人质量稳居区内领先水平。2005年底创建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6年初又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重庆市铝城中学发展史:

1967年8月,由一一二厂(即西南铝加工厂)筹建。1968年3月,一一二厂子弟小学成立(包括油库小学和老一区小学),当时有教职工19人,学生250人。

1969年在油库小学开始招收初一学生。此时,有中学教职工13人,小学教职工33人。是年,冷家湾小学已开始筹建,从此三个小学已初步形成。

1970年始办初中,学制改为三年。一一二厂子弟校成立,分设油库中学和油库小学。子弟校成立,有中学1处、小学3处。

1972年8月更名为西南铝加工厂子弟校,1973年油库中学开办高中。1975年老一区1449㎡的新校舍已建成交付使用。

1984年大石堡2600㎡新中学教学楼交付使用,设立大石堡中学和大石堡小学。

1984年9月,西南铝加工厂子弟校开办职高。有普高8个班,职高2个班,初中30个,小学38个班,共有在校生3458人,教职工255人(中学138人,小学97人)。职高班只设了两年,1986年7月移交技校。

1987年大石堡2600㎡新小学教学楼交付使用,单设大石堡小学,形成四所小学、两所中学办学规模。

1988年,老一区小学撤销。

1993年,西南铝加工厂子弟校在原老一区小学设立职高部(定名西南铝加工厂职业中学),形成三所小学、三所中学办学规模,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工348人。

1994年12月的办学规模:基本情况是:中学3所、小学3所;有普高班7个,职高班8个,初中班27个,小学38个。共有中、小学在校学生3152人;有中、小学教职工327人,其中中学207人(含职高10人),小学120人。

1998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西南铝加工厂子弟中学启用校名重庆市铝城中学,开始对外招生。

2002年8月22日,“厂校分离”,重庆市铝城中学整体划规九龙坡区人民政府管理;

2003年8月,子弟校一分为二,分别成立重庆市铝城中学和九龙坡区铝城小学。

2004年,重庆市铝城中学列入九龙坡区教育“三名工程”首批打造学校,并完成征地97亩。

2010年8月20日,重庆市渝西中学与重庆市铝城中学实行“一体化” 管理,给学校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2年7月29日,撤销重庆市铝城中学建制,其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及资产均纳入重庆市渝西中学统一管理。

学校坚持“自强不息,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平和守正,刚毅坚卓,多元思维,健康人生”的人。秉承“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构建“绿色·生态·文明”校园,素以“环境幽•管理严•师资强•校风好•质量高”而盛誉远扬。75年寄宿制办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素养淳浓。

学校现分高中部、初中部、幼儿园三个校区,占地350余亩,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育人质量逐年攀升。现有近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领导集体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教师队伍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学生群体遵纪自砺,锐意进取。

昔日的巴一中值得留恋,如今的渝西中学生机勃勃。

学校发展目标是:内涵发展,打造特色,把学校办成文化品质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文精神浓郁的重庆市特色示范高中。

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和历届校友的大力支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航船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彼岸。

回首过去,巴县一中铝城中学桃李芬芳。

展望未来,渝西中学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二○一九年九月

关闭